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

国有六大行一季报:日赚超39亿元 净息差普遍进一步下行

发布时间: 2023-05-04 13:43:48 来源:南方都市报·湾财社

随着年报季收官,国有六大行2023年一季报披露完毕。


(资料图)

据南都·湾财社记者统计,第一季度,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90.37亿元,同比增长1.24%,增速较2022年同期的7.34%显著放缓。以90天计算,国有六大行一季度平均日赚39.89亿元。其中,“宇宙行”工行以901.64亿元稳居绝对值首位,交通银行盈利增速最快,同比增长5.63%。

与此同时,截至一季度末,六大行资产总额维持一定的扩表增速,合计约为174.52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6.36%。在这之中,国有六大行信贷投放规模稳定增长,贷款总额较上年末新增5.84万亿元,增幅超过6%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随着新保险合同准则在今年1月1日正式落地,除邮储银行外的其余五家大行均发布了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,称已按准则要求对比较期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。

工行营收同比下降,利息净收入成拖累项

据南都·湾财社记者统计,第一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9450.87亿元,同比增长2.96%;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90.37亿元,同比增长1.24%。对比来看,两项指标的同比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显著放缓。

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情况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679亿元,同比增长1.3%,而在去年同期,这一增速数据高达7.4%。

六大行中,工行以营收2275.96亿元居首位,但同比下降0.10%,是六大行中唯一出现营收负增长的银行;紧随其后的是建行、农行、中行,一季度实现营收均超过1500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0.96%、2.19%、11.57%。邮储、交行则分别实现了881.63亿元、670.79亿元营收,增速均在3%以上。

从财报来看,工行营收同比下滑主要是由利息净收入减少所致,该行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1684.12亿元,同比下降4.79%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工行外,农行、建行和交行的净利息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,分别同比减少了53.44亿元、65.45亿元、18.71亿元。此外,总体来看,六大行共计实现利息净收入约6944.81亿元,同比小幅减少1.96%。

非息收入方面,六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“三增三降”,分化明显。其中,建行实现430.17亿元拔得头筹的同时,并与农行、邮储共同实现正增长,分别同比增长了2.62%、2.78%、27.50%。中行、工行、交行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,同比降幅分别为0.80%、2.86%、7.67%。

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负增长,工行在财报中解释称,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,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偏好下降,导致资产管理、代销基金收入下降较多。

交行也对此解释称,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、减费让利以及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,代销类收入、理财业务收入和投资银行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。

息差压力仍存,六大行净息差均下行

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,净息差是商业银行财报中的关注重点。据银保监会数据,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91%,同比下降了0.17个百分点,且去年四个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均低于2%,处于历史低位。

南都·湾财社记者梳理六大行一季报中的净息差情况发现,六家银行净息差普遍较上年末进一步下行,下行幅度为6至20个基点。

其中,农行净息差较上年末的下行幅度最大,由去年末的1.90%下行20个基点至1.70%,相比去年同期则下降39个基点。建行也在财报中表示,该行一季度末净利息收益率为1.83%,较去年末有所下降,主要受到LPR下调以及市场利率整体走低影响。

事实上,在建设银行3月末举行的2022业绩说明会上,该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就曾判断称,“2023年净息差还是有一定的下行压力。从四个季度分布来看,我们判断一季度会影响稍微大一点,因为个人贷款的重定价在一季度的比例相对高一些,二季度、三季度和四季度利润的下滑趋缓。”

除此之外,邮储、工行、中行、交行的一季度净息差分别为2.09%、1.77%、1.70%、1.33%,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1个基点、15个基点、6个基点、15个基点。

对此,工行在一季报中表示,息差下行主要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下调滞后反映、存款定期化延续等因素综合影响。“息差走势具有行业性、阶段性特征,本行将在资产、负债两端协同发力,持续优化结构,将NIM保持在合理区间。”

交行则解释称,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,一是资产端受LPR多次下调、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及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多重因素影响,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较多。二是负债端存款继续呈现“定期化”的趋势,同时受前期美元加息等因素影响,同业负债成本同比上升,计息负债成本率整体上行。

信贷实现“开门红”,四大行一季度增超万亿

今年一季度,国有六大行的资产端与负债端均呈现扩表提速。其中,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依旧位列第一,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42.03万亿元、38.43万亿元。资产和负债较上年末的增速方面,农行的增速均为最快,分别为8.51%和9.04%。

六大行资产负债进一步“扩表”的背后,是信贷投放和吸收存款的大幅增多。据记者统计,国有六大行较上年末的贷款总额合计新增5.84万亿元,增幅为6.07%;六大行吸收存款总额为130.79万亿元,合计新增9.91万亿元,增幅为8.20%,超过信贷增速。

具体来看,工行、农行、中行、建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均较上年末增加1万亿元以上,分别为1.31万亿元、1.37万亿元、1.03万亿元、1.33万亿元。交行、邮储的一季度信贷增量则在4000亿元左右,分别为3865.53亿元、4122.81亿元。

事实上,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情况超预期实现“开门红”。央行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.6万亿元,同比多增2.27万亿元,创下新高。其中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8.99万亿元,住户贷款增加1.71万亿元。

在这一背景下,细分来看,与上年末相比,五大行(中行未披露,同下)公司类贷款合计增量约4.81万亿元,其中工行贡献高达1.56万亿元;五大行个人类贷款合计增量约0.82万亿元,其中农行贡献最多,为0.35万亿元。

六大行的一季度吸收存款规模排名为工行、农行、建行、中行、邮储、交行,分别为31.98万亿元、27.67万亿元、27.48万亿元、21.92万亿元、13.24万亿元、8.50万亿元。除邮储外,其余五大行的余额相较上年末的增速均超过6%,农行、建行高达10.15%、9.82%。

不良贷款率“三平三降”

资产质量方面,据银保监会负责人介绍,根据初步统计,截至一季度末,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.9万亿元,较年初增加1259亿元;不良贷款率1.68%,同比下降0.09个百分点。

南都·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,截至一季度末,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维持在低位,除农行、工行、建行与上年末持平于1.37%、1.38%、1.38%外,中行、交行、邮储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,分别为1.18%、1.34%、0.82%,较上年末的降幅分别为0.14个百分点、0.01个百分点、0.02个百分点。

以余额口径计算,除中行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末增加。其中,农行、工行、建行的上升幅度超过160亿元,分别增加168.36亿元、164.21亿元、168.02亿元。仅中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132.76亿元。

从拨备覆盖率来看,仅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,降幅为4.39个百分点,但拨备覆盖率水平以381.12%居于六大行首位。其余五家银行均出现环比上升,升幅在0.01个百分点至13.83个百分点之间。其中,交行拨备覆盖率最低,为183.25%。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随机阅读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热门资讯